巾帼心向党 喜迎十九大:“舰”证第一位女士官长和女兵风采

导读因为赴港参加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,辽宁舰再次成为新闻的焦点。而在此次任务之前,《中国妇女》杂志记者上舰专访了全国三八红旗...

因为赴港参加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,辽宁舰再次成为新闻的焦点。而在此次任务之前,《中国妇女》杂志记者上舰专访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、辽宁舰女士官长吴冬燕。

吴冬燕:辽宁舰女士官长。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、全国巾帼建功标兵、海军基层建设标兵等称号;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,荣获海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次;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,获得年度嘉奖。

七年,和辽宁舰一起成长

第一眼看到停靠在码头上的辽宁舰,先被它的高大震撼!即使是在傍晚的天光中,它的灰色依然是跳脱的,端然肃穆,直耸天穹。被带进内部,只觉得眼睛不够用,一切都是新奇的。舰舱一层又一层,需从打开的舱盖上上下下,铁梯几乎垂直,紧紧拽着扶手,还是担心踩空。每一层都有无数狭长的只容一人通过的过道,对面来人,需侧身相让。左转右转,钻进钻出,没有窗户,看不到舱外,瞬间迷向。

终于站到了女兵生活区门口,身着作训服的吴冬燕走出来,高大靓丽的女生,有一种力量感。就在同一天下午,她结束休假归队。身边不断有女兵进出,看见她立刻立正问好,抑制不住欣喜地问,回来了?这是后来几乎所有见到吴冬燕的男兵女兵都要问的话,似乎全舰艇的人都知道她休假了,全舰艇的人都为她回来而高兴。

女兵生活区让这白色的舰艇内部多了许多缤纷,照片墙、评比栏、荣誉榜,各种手绘的装饰……照片上的女兵笑容明亮飒爽英姿,下面配了彩色文字:“女儿不展深蓝志,空负满腔航母情”“惊涛骇浪我不怕,铿锵女兵我最行”“愿做甲板彩虹中那抹亮丽的颜色”……生活区内盥洗室、淋浴房、洗衣房、晾鞋间一应俱全。舱室从二人间到十人间不等,门上都有主人的靓照和对自己舱室的命名,“天使小屋”“金窝”“碧海蓝庭阁”……吴冬燕的两人间叫做“叮咚小屋”。

舱室空间有限,金属桌椅、衣柜和高低床就是全部家具。窄床上是平展的海军蓝,竟看不出有被褥。从墙壁到头顶,布满管道电线仪表设备,但被女兵们用漂亮的壁纸和照片简单装饰过,就连电脑屏幕周围都有一圈卡通小贴纸,透露出这是一群生动而爱美的女孩子。

坐下来采访时,发现椅子格外沉重,吴冬燕解释说,舰上的椅子都是这样,为的是防止风浪来时随船晃动。其实脚下一直微微有晃动的感觉,采访过程中,那点晕眩挥之不去。吴冬燕诧异:“老师你是不是心理作用?我们的舰艇是最稳当的。”

在记者看来,这环境是艰苦的,空间狭小,24小时开着换气扇,没有窗户,白天也只能靠灯光照明。但在吴冬燕眼里,“现在的条件多好啊!”

她第一次看到辽宁舰是在大连,那时,舰艇还没有交舰入列。已经随常规舰艇出海执行过任务的吴冬燕从大巴车上下来,一下就震惊了。“没想到是这么个庞然大物,特别特别大!”等回过神来,发现这航空母舰实在说不上美。没有任何装饰,看不出房间分隔。她是戴着安全帽穿着劳保鞋进去的,“里面到处是脚手架,到处是裸露的管子和灰尘,到处在电焊。”因为“时不我待”,当时需要所有的工作同时进行。

今年31岁的吴冬燕在舰艇上生活了7年。“可以说我是和辽宁舰一起成长的,我看着她的每一点变化,现在的她真的特别好。”有新兵上舰,吴冬燕会饱含深情地给她们讲那段历史,展示当时的照片和视频,“让新兵知道,能在现在的辽宁舰上工作和生活有多幸福!”

第一次,女兵全部通过考验

成为海军之前,吴冬燕没有见过大海。因为怕水,她也不会游泳。

她在吉林松原长大。入伍前,刚刚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她,在一家制造光学精密仪器的私企工作,干的是翻译图纸加对外销售。她是在网上发现吉林省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女水兵的信息的,立刻被吸引。“感觉特别神秘,非常向往。”她是做事不给自己留退路的人,为了备考,毅然辞职。她一关关闯下来,终于幸运地成为中国第一批女水兵,随后又成为海军第一批女舰员。

采访中,吴冬燕总是用“慢慢地”来描述她所有的历程:慢慢地完成了从“民”到“兵”的转变,慢慢地有了服从意识和团结意识,慢慢地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学会了游泳,慢慢地了解舰艇、学习专业……一轮又一轮的培训考核之后,她终于可以上舰执行任务了——其实,那也是一次考察,“看看女兵是不是真的能适应舰艇上的任务。”

“和平方舟”医院船赴索马里海域,执行“和谐使命-2010”国际多边海上医疗援助任务。随舰的吴冬燕遭遇了人生中的好几个“第一”:第一次上舰,第一次出海,第一次出国,第一次执行任务……问起出海的感受,吴冬燕脱口而出:“晕船!特别厉害的晕船!”

晕船是在出海一小时左右发生的,二十多位女兵,无一幸免。姑娘们经历了平生最严重的呕吐。“像是一种传染病,只要有人发出一声干呕,谁听到谁去吐。”队长也在吐,但还是强忍着带大家去吃饭。“哪怕一口不吃,去餐厅坐坐都是一种克服。”那是最痛苦的时刻。因为越走近,饭味儿越浓,就越反胃。尤其打饭要排队,舱室空间狭小,气温高,味道重,那种极度难受的感觉让吴冬燕至今想起胃里都不舒服。

吐到吐无可吐,吐到四肢无力,却不能休息,因为“如果躺着,心里的障碍永远不能克服。”每天坚持业务学习,兜里都揣着垃圾袋,随时吐,吐完接着学。每天绕着甲板跑步,“跑不动也得跑,觉得坚持不下去了,但看到大家都在拼,就想自己绝不能拖后腿!”女兵们的体重直线下降,每个人都又黑又瘦。

记者问她可曾有过后悔,吴冬燕摇头:“那会儿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想后悔的事,我们都憋着一口气,不是要看女兵到底行不行吗?我们就是要证明,男兵能做到的,我们一样能做到。”

两个星期以后,有女兵听到舰长说,这些小姑娘都适应了啊,跟班跟的挺好!她们这才惊喜地意识到晕船的感觉真的不见了!

瞬间,可怕的大海变得美丽而新奇。“水特别特别蓝,如果有人拍照片,随便拍都能当明信片。”起先看到一条小飞鱼一只海豚她们都会欢呼,后来又看到成群的海豚,甚至能看到鲸鱼喷水……不晕船的感觉真好啊!女兵们兴奋着,工作起来有使不完的劲儿。

那一次,她们慰问海外执勤的海军官兵,参加沿途国家的外事活动,举行甲板招待会,邀请当地官员和大使参观舰艇……女兵们表现出色,圆满完成了所有的任务。

“吴妈妈”的暖与士官长的严

辽宁舰上有来自维吾尔、哈萨克、蒙古、回、汉等十多个民族的女兵,多民族女舰员整建制上舰,开了海军部队的先河,也因此出了中国海军第一位女操舵手、第一位女损管队员、第一位女机电兵、第一位女监察员……目前,辽宁舰上所有部门的大部分岗位都有女兵。起先,还有人担心女兵娇气,但事实证明,女兵不仅不逊于男兵,还能在很多优势岗位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
吴冬燕是通信中队二区队信号班班长兼技师,舰上一位首长的话让她印象深刻:你们首先是军人,然后是女军人,最后才是女人。吴冬燕就此给自己的工作定了位:“舰艇上的工作是环环相扣的,一个环节的失误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战斗力,后果非常严重,所以无论有没有战争,每个人都必须完成好自己的职责,发挥好自己的作用。”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这些年她是如何“拼”的——积累了10本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,被称为本专业的“活字典”;提出过49条装备改进建议;在独立值更的三千六百余小时中,收发报文六千多条,保持了“零错率”;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连续数月挑灯夜战,翻译整理了三十余万字的海军舰艇英语勤务用语及外文军事资料……

业务骨干吴冬燕是全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第一名女上士,也是第一名女士官长。东北口音的她给人温厚朴实的印象,难怪女兵们都叫她“吴妈妈”,甚至已经退伍的女兵,有事都愿意和“吴妈妈”商量。曾经一位来自新疆伊犁的女兵在海上执行任务时,父亲去世了,家人怕影响她的工作,隐瞒了真情。待女兵退伍回家知道了这一噩耗,当即崩溃。“她是我带的兵,特别依赖我。我得让她知道,就算她离开了这个集体,我们也没有忘记她。”吴冬燕休假专程去了新疆,而舰上家在新疆昌吉的战友早打电话让父母到乌鲁木齐接站,安排冬燕在家里住。第二天,另一位退伍的昌吉战友则陪她一路去了伊犁的农村。整整两天,吴冬燕安抚伤心的战友,劝她接受现实体谅家人。临走,还给她留下了女兵们自己凑的几千元钱。姑娘渡过了难关,毫无疑问,吴冬燕将是她一生的挚友。

身为士官长,吴冬燕给自己的定位是:做好上下级的桥梁——大家愿意把想法和困难告诉她,必要的时候她会及时将女兵的诉求向上级反映;而上级下达的任务,有些新兵不理解,吴冬燕则以讲故事说案例的方式来解读规定的意义,帮助新兵理解执行。

海军对军容着装有非常严格的规定,夏天作训服第一个扣子打开,里面露出的必须是海魂衫。“有些小姑娘运动完穿着别的T恤套上作训服就出去了,这时候我会很生气。因为一旦被纠察提醒,会影响女兵的整体口碑。我们是中国第一艘航母上的女兵,一举一动都会被人关注,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。”

这位轻易不发火的女士官长,真发起火来女兵们还挺怕。看着懵懂的新兵在她的带领下,逐渐成长为成熟的能独当一面的骨干,吴冬燕颇有成就感。

无悔的青春,爱疚交织的亲情

第一批上舰的女兵如今只剩下吴冬燕一人在舰上了,连新兵都换了好几茬。每一次面临退伍的选择,吴冬燕都把票投入了海军的“票箱”。

第一次留下,是所有女兵共同的选择,因为“有事情没办完”,“那时还没有交舰入列,大家没上舰是绝对不会走的。”

第二次是两年以后,士兵吴冬燕面临人生的重大取舍。她本来就是同批入伍女兵中年龄最大的,“明眼人”把一堆问题放在她面前:不及时退役,个人婚恋问题怎么解决?将来工作如何安排?未来怎么规划?吴冬燕还真有点害怕了,她想了又想。“我在私企工作过,那会儿想学点东西,别人都不愿教。可是在部队,自己想犯懒都不行,大家都逼着你去学习去进步。”她太留恋这种氛围了。

幸而父母都支持她。尽管一年只能见女儿一回,有时出去执行任务,好几个月都没有消息,但他们还是觉得女儿在部队进步大,“长成了他们心里希望的样子。”部队的保密规定,让吴冬燕无法跟父母谈自己的工作,他们就天天锁定中央电视台的军事新闻,因为从那里偶尔能知道一点她的动向。很快,他们就成了“训练有素”的父母,对女儿的事绝口不问也绝口不提。女儿当上“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”,他们是从电视里看到的,但没有告诉任何亲戚朋友。后来跟女儿通电话,他们只是反复叮嘱她不能骄傲,要踏实工作。

在舰艇开放日,部队有允许家长上舰的规定,吴冬燕盼望父母能在宽阔的飞行甲板上走一走,看看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。但父母担心影响女儿的工作,给组织添麻烦,七年间,一次也没来过。有一年她休假回家,无意中得知这一年妈妈先是得了肠梗阻,疼得下不了床,后来又因脑梗昏迷不醒,住了好长时间医院,都是弟弟在照顾。她大吃一惊,又气又急问为什么不告诉她!话刚出口,她就知道了那个永远不变口径一致的答案:怕影响她工作。吴冬燕哭了个稀里哗啦。

有好长时间,她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的心病,也让舰上首长和战友们操心。此刻,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下,她终于说出这次休假其实是回去结婚的。“还没跟舰上的战友们说,这可是爆炸性新闻!”吴冬燕开心地拿出了结婚证,小伙子眉目间透着干练。原来,他也是军人,在沈阳某军事学院工作。去年,吴冬燕代表海军参加了2016年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、强军的典型最可敬”全军青年典型走基层交流活动,来到了他的学校演讲。活动结束,负责宣传的他给每位演讲人制作了一个相册,不想,竟成就了一对有情人。

军人家庭出身的他非常理解她的工作,他说过一句让她特别感动的话:我已经做好了既当爹又当妈的准备。

今年年底,吴冬燕又将面临第三次选择,她已经有了决定:“如果部队需要我的话,我肯定会选择留下。”

来源:《中国妇女》杂志

记者:苏容

编辑:姚瑶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